大學對語言學就覺得不太擅長,不致於完全沒興趣。應該說和文學相比,我會選文學。我此時此刻最大的害怕就是怕被當,解法是花大量的時間預習。今天這堂academic writing都是研究生(應該)因為我們完全沒交流,所以他們很可能來自三個系,也可能不只。我只能說我一直在摸索,像今天探索圖書館,館員似乎不講英文,不過至少還是找到我要的書。
研究生上課都會主動積極的發言,搞得我壓力很大。不過國外就是如此,研究生更應如此?
我讀語言學是因為米血,我想成為像他那樣能回答學生問題的老師。語言學不會讓我英文變好,但我能有理有據的告訴他們文法的世界有多大,以及世界不是只有英文。我自己英文上有很多缺失和痛點,比如說介係詞不確定要用哪個,
英文母語者說的都可以,或是米血說的他有看過這個使用方式,到底英文有沒有標準答案。我對自己失望的點是,我只會考閱讀題,我只會考英文考試,我一點都不在乎為什麼,反正只要你是對的,考卷滿分就好。但如果要當一個老師,我勢必要能說出為什麼。而且我給自己的期許是,把研究所複雜的規則在授課中用白話文解釋。我對於自己沒資格當老師是因為我很常猶豫,這個用法可以嗎?尤其翻譯甚至改作文都會讓我害怕,萬一我改錯怎麼辦?萬一我教錯怎麼辦。
但說不定想要英文好我就應該去美國或英國語言學校,而不是讀研究所。算了先不管目前選擇是否正確,你沒走過你沒選的那條路,因此你也不知道。我到底為何一直覺得自己會畢不了業,因為我不相信自己寫得出幾百頁論文,加上語言學真的不是我專長。大學因為大家都是從差不多等級開始,但研究所不一樣。我很常懷疑這些德國人早就學過了嗎?同時我又很懊惱apa和mla格式,大學作文課上過而我全忘了。但忘記有什麼關係,再努力撿回來吧!
大不瞭就是取消考試,只要我付出一百分的全力,真的被當再說。我不敢跟朋友說我在德國讀研,因為我很害怕我肄業,甚至每天起來只有害怕和痛苦。會不會是考老師的壓力迷失了自我?就算我現在逃避回台灣,誰曉得我會不會之後還得讀研究所,加上我還是得繼續準備英文和教育科目。逃避不能解決問題,只有面對她才行。這幾日的痛苦讓我忘記我是走了多遠才來到德國,我在異地痛苦的時候只在意回家,卻忘記了我花多大的努力才走來這裡。很可惜的,我也說不定會覺得我一直沉浸在痛苦中很可惜。明明我當初是多想來法國(雖然最後來德國)我現在既沒獎學金也沒工作,已經比好多好多人幸運很多了。
我為何要一直著眼於自己的不足,而不是把煩惱的時間用來補我的不足呢?如果我完全沒有語意學的底子,那現在開始也不嫌晚啊,就算落後又有甚麼關係,每天讀一點至少不在原地就好了。信心和安全感只有我能賦予自己,我走來學校的路上一直告訴自己,我不要放棄,我絕對不要放棄,在被退學以前都先不要過度焦慮和擔心,做好我能控制的,不要後悔就好。不要到時候真的被退學才來懊悔為何我那麼努力來德國,卻連最基本的讀書都沒做到。
我其實沒有想著玩,buddy的社交純粹是希望找到交心的朋友聽我說話,但發現其他人的安慰並沒有用,可能只有說話的一瞬間有用。
好了我要去讀書了,想東想西的時間都可以看好多頁文章。
噢對有時候不要太聽教授的話,她說可以不用先預習,但預習絕對對你有幫助,幫助你上課能搶別人一步回答。還沒想清楚就可以回答了,不要拿你在台灣的那套來德國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