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學分要看清楚、問清楚、算清楚

不要完全相信助教說的,雖然系上行政負責這塊,但口說無憑,一切參照白紙黑字的法令辦理。(我學姊被雷過,當初助教說可以抵的課,後來又不能抵,被迫延畢1學期)相信法律保證比相信人有用一百萬倍)

大一不要想說你很菜,很多事以後再說就好,學分這種事最好早點規劃。畢業學分要看清楚,如果要雙輔,或像我修教程,真的要張大眼睛,自己每一學期末或新學期選課前務必務必算自己的學分,這真的超級超級無敵重要!!!到時候規定的課沒開成,搞得要延畢你會欲哭無淚。

一開始也不是像大家說的多修就越好,你也要修到對的課程,系上承認或確定能抵免的。因為我是外文系,我大學後悔的事滿多的,遇到不適合的老師沒即時轉二外的組別,其實我就是浪費自己時間,後來還是轉組修另一個語言。不過轉組端看個人,我會轉是因為我不想浪費時間為了高分學其實我完全沒吸收,考試全靠死背的科目,你會說死背的學習和我個人也有關係,是這樣說沒錯,不過大學粉忙,有些科目真的會囫圇吞棗的過。因為第二外語是必修三年,所以等於我整整浪費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,花了時間上課,學分也通通不算數(好啦其實只有4學分能當成選修)

另一後悔就是,有學分問題要馬上問,並且自己同時要查清楚法令規定的畢業學分,各備註欄說明欄都要看,漏掉一個欲哭無淚。

有些課雖然不錯,但要考量自己的體力和腦容量能不能負荷,老實說,我之前修的研究所課程和某幾堂超修的密集課程,都沒有吸收好,有很多課其實是靠躺分來的(不是故意躺分)(密集課程有的在晚上上課很累一直打瞌睡,根本沒吸收)(密集課程通常在晚上或假日)

對學分有問題一定要馬上問,最晚當學期處理,時間過了有的課就不會再開了,你就等著延畢或上不想上的課吧!千萬不要自以為懂法令或覺得沒關係,沒關係就是有關係,放大到接近畢業就知道有多嚴重。我上學期就是眼殘,選課完沒再回去看畢業要求,結果修了一堆沒用的課,畢業學分修完了,為了教程我又得多修6學分,花大把的時間和精力,而且還雙倍(上學期白修不喜歡的課,這學期得修不喜歡的課。)我為了修滿學分而修,真的可悲到極點。必修這個發明真的讓我非常痛恨!!!

另一件為了教程的事,我其實修了很多沒必要的課,因為科目表規定要上的課比我們系上實際開的要少很多,不僅是冷門課,採計的學分又比實際學分少,這樣算下來,我又不知道白浪費多少時間。當初自以為想要趕快修完,明明有發現規定的法令有寫最多採計8學分,我還特意問助教能不能上,他說能上我就乖乖相信了。今天才發現,不對阿,他當然能讓我加簽,因為能上和能採計進畢業學分是兩回事!!完蛋結果我又要上2學分的課,繳2學分的錢,不就幸好當初那堂不用錢,不然我真的可以原地自盡。

延畢如果是為了不必要的學分,說白了就是花錢又花時間,百分之百浪費生命。延畢除了考慮時間,工作延後,多花的學費或學分費種種長至人生規劃都要考慮進去。你說一年而已很嚴重嗎?你想想疫情在一年內造成多少改變,一年可以發生多少事,你就能回答自己一年對你的人生有多重要。當然寫這個不是要嚇唬大家,只是想分享我有多眼殘加自以為,搞得我時間金錢精力,全部浪費的過去與未來。今天有兩個噩耗,我的天都要塌了..........

時間就是金錢

大一最多的就是時間,以前會為了免費便當就去聽講座(無論主題,沒興趣也去)(幸好我這種經驗沒有很多,但還是有)時間就是金錢的想法也可運用到各種生活大小事,到全聯要騎腳踏車還是機車?

現在的我會綜合考量油錢、距離、時間。時間和金錢一樣重要,所以請不要為了省小錢而花大錢,比如影印或申請任何東西,親自跑一趟不用錢但要花時間,郵寄的錢會不會比較貴,這些都要看你個人考量。我是因為家裡不寬裕,處處都想要省小錢,但也曾經為此花大錢。該省當然要省,但該花還是得花。原文書要用印的?借的?電子檔?印的要承擔法律風險,我有朋友是一整本書分好幾家影印店印,雖然分散風險,但你跑多家影印店花的時間成本更高。借的課本要還人情債,當然你也可以不用還,只是因為我堅信這輩子如果虧欠別人就得下輩子還,這種根深蒂固的概念深深影響我,只要別人幫我忙,我就會以各種形式回報。電子檔要花的就是電腦的電費還有你的眼睛(健康),電腦看久眼睛疲勞,電腦開久也很傷續航力,還有電費。沒有好壞,全看個人選擇,我都做過所以身經百戰到現在,會做非常多因素的綜合考量。我前面說的為了省小錢反而失大錢的例子是,跟朋友借課本一學期,最後還的人情債(送他喜歡的東西、貴的蛋糕或很多食物等等)這些錢其實都比你買二手的貴超多了!

大讚二手書,雖然版本老舊,但以會計的書來說,更新的大多是練習題,以及說明內容中的年份,所以二手書真的滿划算的,如果不用又可轉賣。當然這也會花費你大海撈針在二手版徵書、用搜尋功能找書、一一私訊賣家、等待回覆、面交的時間。喔對,除了二手版或二手書版,也可以去蝦皮找實體書,或GOOGLE關鍵字電子檔等等,這些好多方法都是我走冤枉路,花學費自己得出的心得!

 

學的到東西但分數很低、學不到東西但分數超高,這兩種課你怎麼選?

這就端看個人選擇,我是為了獎學金,我會擇中選課,分數甜卻不涼的課。大學的課百百種,有些就算你拚死拚活,分數就是低,而教授要求超多(一堆作業、考試、報告、分組討論),但學的到東西。

總之涼不涼、甜不甜、學不學的到東西排列組合就大致構成大學的課。涼又甜又學得到東西我至今是還沒碰過。

 

超修不代表你學很多你好棒棒

真的不要管別人的想法,最重要的是你自己。不管別人履歷多豐富、經驗多怎樣,那都不是你的,你們的目標和人生道路都不會一樣。你可以學她上進的精神,但不要複製或完全模仿。聽到你學分很多會覺得你厲害,但也僅此而已。以為你是時間管理大師,殊不知那是你用肝換的(健康真的會被搞沒有),或是你囫圇吞棗結束課程換來的。

 

跑活動前要三思-建議參加前寫下至少三個理由(參加動機)

我雖然不是活動咖,但也跑了不少活動和參加過7個社團,也是有點心得。參加動機或初衷超級重要,多問自己為什麼參加?只有這個活動可以訓練到你想學的能力嗎?自學不行嗎?這又和我要說的上一點有關,有些課雖然好,但你超修真的會大大降低你每科的讀書和學習效率。你再厲害能兼顧也就算了,但我是不行啦,有了成績,回頭看會發現學了一場空!

活動: 人脈通常在活動結束就散了(這是我個人看法和我的個性、交際能力也有很大關係)有些能力自學更有效率,跑活動很花時間和健康(熬夜聚餐或開會等等)

社團: 你沒當幹部通常人家就不會理你了,只有在你是小大一,或新社員的身分才會有交友蜜月期,別人會很主動找你。

我真心覺得要保持紀錄的習慣,參加前寫參加理由,參加後寫心得和改變(有沒有達到你當初的目的?學到東西?得到人脈?期間做的事和專案)字數不用多,紀錄是好習慣,幫助你的履歷,也幫助你的大學生活。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UPERADVENTURE 的頭像
    SUPERADVENTURE

    虛擬人物

    SUPERADVEN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